第一次看到這句評語時,總覺得太誇大了一點吧。
即使是近年來作品最多的武俠作家黃易先生,我覺得還是離這條路遠了一點。
更何況是單憑一部作品的英雄志。
可是初看完前面四集後,我改觀了。這確實是一部可以直達此境界的作品。
文筆帶有古風,初看頗有金庸風味。但劇情之轉折,主角們的身世境遇,則帶古龍之奇詭。
夾以我們熟知之崑崙、武當、華山、少林各派的金庸式江湖。
所以接觸起來十分地親切。
整個故事則以明朝的土木堡之變做架空歷史背景的參考與骨幹。
創造出一個算是平行世界的大明朝。
加上熟悉不過的上述武俠風格,便成就了如此的一部作品。
不過光是模仿,並不是這部如此成功的重點。
再借wiki百料上另一句評語,有清明上河圖般的風貌。
是的,撇開那種完全是過場的無名小人物。
每一位角色的出場均是有著其對劇情一定的影響力。
這些角色充實了整個作品的廣度
讓作品如清明上河圖般呈現多樣的面面觀
而非只是幾個重要人物的的焦點集中
同時,既然是傳統式的武俠,那麼一些描寫的詞句當然也是重點。
「崑崙劍出血汪洋,千里直驅黃河黃」
像這句開始時,劍神卓凌昭的稱號,是如此的霸氣十足令人難忘。
「俠就是夾,左邊是仁,右邊是義,頭頂灰天,腳踩泥地
只因存愛,所以存恨,只是心慈,所以心悲,
只因成王敗寇,所以濟弱扶傾,只因天下無道,所以以武犯禁」
而這段將韓愈那短短的,俠以武犯禁,擴張成了一個令人感到悲壯的俠者之心
不單單只是個意氣風發的大俠
但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是那四位個性境遇各有不同的四大主角
柳門四少,觀遠雲海
觀是楊肅觀,遠是伍定遠,雲是盧雲,海是秦仲海
四個人象徵著四種不同的道路。每一條都有著他們背後的血淚與堅定的理念。
這四條道站沒有絕對的對與錯,站在他們的立場仔細推想,
每一條都有著正向的一面。
無論是修羅之道,我建超世志,必至無上道的楊肅觀
堅守著心中那把尺,絕不把事做絕的伍定遠
守著儒家正道,富有俠義之心的盧雲
與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看似胡作非為又粗中帶細的秦仲海
這四大支柱的主角,雖然常常因為各自不同的道路與個性
沒有辦法讓每一位讀者都去喜愛他們,甚至有不少人更覺得某幾位很討厭
不過寫得讓人討厭也是一種印象深刻不是?
要說本系列沒有缺點嘛,也倒不是沒有
全系列寫到目前22大冊,年代橫跨數十年
雖然至今看來依然精采好戲不斷
個人以為,寫得太長仍是其缺點之一
以我一口氣連著看的經驗來說
因為看不見結束的可能,所以會引起不耐煩是其一
角色個性成長定型,會只喜歡看他的戲,而覺得其它人的戲是累贅是其二
畢竟,以前沒有人寫過這麼長篇的武俠小說
即便是金庸的射鵰三部曲加上天龍八部,也是有經過角色替換的全新故事
在經過長時間的閱讀,會出現這樣閱讀疲累的現象也是可以想像的
這部小說的資料量著實太大了點。
同時一個算不上缺點的小小感受
從文筆描寫便可知,這部小說是位年輕氣盛的青年作家
即使是金庸小說中遭遇最慘的角色狄雲(我覺得盧雲部分境遇的原型角色)
金庸的文筆寫來,是可以感到角色充滿悲憤,但覺得仍較客觀
可以英雄志作者孫曉之筆
或許是自費出書而非金庸以總編輯的高位來寫書
各角色的不平之處,可見其憤世忌俗的那股氣直衝而上
不是不知這世間走行相處之艱難
而是無法平息那法理不張,理想不伸之怒氣
可使我血性青年,熱血賁張跟著書中角色隨之喜怒哀樂
是優是缺實難斷定
總之,這部英雄志確實是武俠小說一方之霸
即使現在尚未聽到23集放出的消息
討論區上有著嘲笑結局寫不好,或是會被猜出等等的負面消息
我仍看好它在武俠小說發展的地位與影響
因為它是如此深深地撼動與喚醒我內心那漸已遠去的武俠世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